第二章 两个权力主体架构
请阅读免责声明。删除百科只是中文维基百科被删除条目的存档。 | ![]() |
第二章 两个权力主体架构
- 中国究竟是什么?
- 我们在“中国之主”(2000 5 17出版)一书之中, 对中国一辞已有详尽的解释.
- 简单的说: 任何统治权, 必有其中心之所在; 中国也者, 最高统治者所在之处也.
- 换句话说: 中国有天子之位, 中国有皇帝之位, 中国有元首之位; 不论是天子, 或者是皇帝, 或者为元首, 皆是指中国的最高统治者.
- 统治中国, 不可能只有一人, 必然有一个统治的主体; 而以天子, 或皇帝, 或元首, 作为全权的代表.
- 中国这两个字, 逐渐形成的时间, 根据文献的记载, 大约产生于三千多年前, 周武王伐纣代商之后.
- 为何命名为中国?唯一的解释是神悟,当下直体天心的最高精神产物, 可谓浑然天成,毫无人工斧凿的痕迹.
- 以姬姓为主的周人, 登上历史的舞台后, 建立了一整套极为特殊的权力架构, 而这一套权力架构, 系由两个主体架构组合而成.
- 一是, 以中国为主体, 以周人为统治中国的主体, 周即国号.
- 二是, 以天子为主体, 以姬姓为统治主体的代表, 称为朝代.
- 构成一个人条件, 必须有骨架, 有血肉, 有灵魂, 最后才有辨识的名字.
- 周人所建立的权力的架构, 也是有骨架, 有血肉, 有灵魂, 最后才有辨识的国号.
- 由下面列出的两张对应图表, 就可以大略窥探其中的奥妙.
中 天 國 子 (周) (姬) 國 國 國 國 國 諸 諸 諸 諸 諸 (公) (侯) (伯) (子) (男) 侯 侯 侯 侯 侯 家 家 家 家 家 卿 卿 卿 卿 卿
- 中国与国家, 这一主体架构, 乃是骨架.
- 天子诸侯卿, 这一主体架构, 乃是血肉.
- 灵魂则是以姬姓为主的天子, 例如: 姬发, 姬旦, 姬诵等等.
- 除了姬姓之外, 还有异姓的功臣, 为中国的统治主体.
- 这一整套权力架构的统治主体, 命名为周, 周即国号, 而以姬姓子孙为全权代表人.
- 不论是中国, 或国家, 权力的继承, 原则上采用封建宗法的嫡长子继承制, 也有例外的时候, 弟弟继承兄长的事例亦所在多有.
- 天子和诸侯的嫡长子, 称为世子.
- “ 所以名之为世子何? 言欲其世世不绝也.”(白虎通)
- 这一整套权力架构, 可以称为中国的天子封建时代.
- 中国和天子是互相对应的.
- 国家和诸侯是互相对应的.
- 国号附丽于中国这个架构.
- 姓名附丽于天子这个架构.
- 当灵魂人物堕落时, 血肉也跟著崩溃, 最后剥落退出中国这个架构. 汉书地理志
- [周爵五等, 而土三等
- 公、侯百里, 伯七十里, 子、男五十里. 不满为附庸, 盖千八百国. 而太昊、黄帝之后, 唐、虞侯伯犹存,帝王图籍相踵而可知. 周室既衰,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转相吞灭, 数百年间, 列国耗尽. 至春秋时, 尚有数十国, 五伯迭兴, 总其盟会. 陵夷至于战国, 天下分而为七, 合从连横, 经数十年. 秦遂并兼四海. 以为周制微弱, 终为诸侯所丧, 故不立尺土之封, 分天下为郡县, 荡灭前圣之苗裔
, 靡有孓遗者矣!”
- 班固将周朝八百多年的历史演变, 以极为精审的文字, 作简要的叙述, 其中谈及到了战国“天下分而为七”,亦即到了战国,除了周天子外,剩下七个国家,即, 秦国, 韩国, 赵国, 魏国, 楚国, 燕国, 齐国.
- 周初有一千八百国, 到了末期只剩七国? 根据封建宗法制度, 大宗小宗的不断推衍, 理论上, 国家应该是愈来愈多, 为何愈来愈少? 此因为资源是有限的, 而分享者多, 封建最末端的小小宗, 必然是贫无立锥之地, 本身无法维持最适当的生存规模, 即使不被强者并吞,亦会自动消失.
- 最有趣的是,从周赧王崩逝(256B.C), 到秦始皇统一中国(221B.C), 其间三十五年, 中国的天子之位居然是虚悬的, 汉书, 卷十四, 诸侯王年表第二.
- “数极德盛, 既于王赧, 降为庶人, 用天年终, 号位已绝于天下, 尚犹枝叶相持, 莫得居其虚位, 海内无主, 三十馀年.”
- 所谓“号位绝于天下”,号位指的是两件事: 一是国号, 二是天子之位. 不仅周这个国号绝, 天子之位亦绝.
- 主干已经枯死, 枝叶岂能峥嵘? 不过等待一股力量, 将其铲平而已!
- 中国虚位, 不啻说明, 中国正在等待新的主人君临, 谁有权势, 谁能掌握时代的潮流,谁就能成为中国的新主人. 秦王赢政应运而起, 消灭了六国, 以下是六国的亡国时间表.
- 韩亡(230 B.C)
- 赵亡(228 B.C)
- 魏亡(225 B.C)
- 楚亡(223 B.C)
- 燕亡(222 B.C)
- 齐亡(221 B.C)
- 短短的十年, 六国亡, 国号也亡.
- 秦本是一个国家的国号, 至此成为中国的国号.
- 原来中国之国号, 可以分成两类:
- 一是, 统治中国的国号, 如商, 周, 秦, 汉等等.
- 二是, 中国之下, 国家的国号, 如秦, 韩, 赵, 魏, 燕, 齐等等.
- 秦在中国之国号中, 乃是一个相当特殊的例子; 未统一中国之前, 秦是一个国家的国号. 统一中国之后, 废除国家格局, 秦摇身一变, 成了中国的国号.
- 所以, 谈到秦, 必须叙明是统一中国之前的秦, 或者是统一中国之后的秦.
- 同样是秦, 却有两个阶段: 一是国家的阶段, 一是中国的阶段.
- 郡县乃是当时环境中的新秀, 秦始皇将它们正式浮出台面.
- 废封建, 置郡县, 乃是大时代的新猷, 一废一立, 中国历史有了崭新的局面.
- 从秦王到秦始皇, 这一套权力架构, 不论是骨架, 血肉, 与灵魂, 皆有了重大的改变.
中 皇 國 帝 (秦) (贏) 郡 郡 郡 郡 郡 守 守 守 守 守
縣 縣 縣 縣 縣 令 令 令 令 令
- 中国与郡县, 这一主体架构, 乃是骨架.
- 皇帝与守令, 这一主体架构, 乃是血肉.
- 守者, 郡守也, 郡置守尉监, 以守代表.
- 令者, 县令也, 万户以上称县令, 万户以下称县长.
- 守尉监皆由皇帝直接任命, 与周朝“天子建国, 诸侯立家”完全不同.
- 灵魂则是一以赢姓为主的皇帝, 例如: 赢政, 赢胡亥.
- 这一整套权力架构的统治主体称为秦, 秦就是国号, 而以赢姓子孙为全权代表.
- 一提到秦, 给后人的印象是凶猛残暴的虎豹, 而不是条纹美丽的虎豹之文.
- 权力的继承原则, 赢政为始皇帝, 后世以计数, 二世三世至于万世, 传之无穷.
- 秦始皇的权力继承思想, 影响中国既深且钜, 每一位朝代的创业之主, 无不效法秦始皇, 希望将最高的政治权力, 如财产般传给他的子子孙孙, 可是每一位都像秦始皇, 无法达成愿望. 何谓妄念? 以妄为真, 理之所无, 数之不可也.
- 即使是大清, 在末代皇帝宣统三年(1911年11月 3日)所公布的宪法十九信条, 开宗明义第一条就说:
- “大清帝国之皇统万世不易.”
- 濒临垂死的边缘, 尚在作“万世不易”的美梦. 金玉满堂, 莫之能守; 富贵而骄, 自遗其咎.
- 大清的两大权力主体架构相状如下:
中 皇 國 帝 (清) (愛新覺羅) 省 省 省 省 省 巡 巡 巡 巡 巡 撫 撫 撫 撫 撫 縣 縣 縣 縣 縣 令 令 令 令 令
- 中国与省县, 这一主体架构, 乃是骨架.
- 皇帝与巡抚, 这一主体架构, 乃是血肉.
- 一省称巡抚, 两省称总督.
- 不论是总督或是巡抚或是县令, 皆为皇帝直接任命.
- 这一整套权力架构的统治主体, 称为清, 以爱新觉罗子孙为全权代表.
- 从第一位皇帝, 秦的赢政, 到最后一位皇帝, 大清的爱新觉罗 溥仪, 这一套权力架构, 几乎无多大变动, 可以称为中国的皇帝专制时代.
- 吾人可以观察出, 从周朝到秦朝, 然后一直到清朝.
- 除了天子变成皇帝, 这一主体架构的名称稍有变动之外, 其传子传孙的想法并无差异,所以称为家天下的时代.
- 至于中国国家这一主体架构, 中国并不变, 所变的是国家变成郡县; 之后, 郡县再变成省县. 不论称为诸侯, 或是郡守, 或是巡抚, 皆是地方的最高行政首长.
- 中国为始终不变, 仅附丽的国号改变而已, 故更改国号称为改朝换代.
- 位临中国的最高的统治者, 有五种不同的产生的方式:
- 一、揖让.
- 二、继承.
- 三、革命.
- 四、中国无主, 群雄并起, 最后一雄称帝.
- 五、外力入主.
- 除了第一种, 其他都不约而同走向一姓独擅的路, 称为朝代, 一姓帝王之系统也.
- 中国的统治权不是姬姓的专利, 也不是赢姓的专利, 更不是爱新觉罗姓的专利.
- 为了打破中国的统治权被一姓所独占, 中国的民主政治时代, 必将应运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