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武汉大学

来自删除百科
本条目“(老)武汉大学”在中文维基百科已被删除其它版本),这是一个删除前的存档副本
Shizhao删除了(老)武汉大学,理由是:
这个理由未必准确 (为什么?)

本条目共存留0天:

  • 创建于:2005-02-05
  • 删除于:2005-02-06
  • 贡献者:1
  • 编辑:2
  • 浏览:无数据
请阅读免责声明。删除百科只是中文维基百科被删除条目的存档。   Alert icon 建议删除本条目

院系调整

1949年6月,人民解放军正式接管武汉大学;8月24日,文教接管部批准成立武汉大学校务委员会,作为全校最高领导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1950-1954年的院系调整中,武汉大学的工、农、医三大学院及1953年成立的武大历史上“第七个学院”——水利学院被分离出去,参与组建华中工学院(今华中科技大学工科部分)、中南土木建筑学院(今湖南大学)、中南矿冶学院(今中南大学工科部分)、华中农学院(今华中农业大学)、中南同济医学院(今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和武汉水利电力学院(1993年改名为武汉水利电力大学,2000年与武汉大学合并),文、法两个学院也有部分系科被取消或是调出。院系调整使武汉大学办学规模大为缩小,整体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也受到了很大影响,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当时国家经济建设急需专业人才的现实需要,并且为武汉乃至整个中南地区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李达时代

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后,武汉大学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重点文理科综合性大学。从1952年11月到1966年8月,中共“一大”代表、著名哲学家和经济学家、原中科院学部委员李达教授担任武汉大学校长,前后近14年,成为武大历史上任职时间最长的校长,也为武大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这段时间里,“反右”、“拔白旗”等极左思潮和各种运动给武大造成了极大的损失,但武大仍然注重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注重科研水平的提高,注重人才的培养。李达校长全面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和知识分子政策,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进行办学,敢于抵制各种错误倾向,按照教育规律和科学发展规律办学,特别注重人才的发掘与培养,将“师资提高工作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列为学校的中心工作之一”,从而使武大赢得了一个较好的发展机遇,办学规模有所扩大,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进一步提高。“文革”期间,武大受到了巨大破坏,李达校长和一批德高望重的教授被迫害致死,教师的工作和学生的学习被荒芜,人才大量流失,学校的发展陷入极大的困境。

刘道玉时代

1981年,刘道玉出任武汉大学校长,成为“我国解放后自己培养的大学生中第一位担任大学校长的人,也是我国高等院校中最年轻的一位校长”(新华社电讯语)。1984年,武汉大学成为国家首批批准成立研究生院的高校之一。1978年以来,武汉大学敢为天下先,在全国高校中率先实行了学分制、导师制、学术假制、教学工作顾问制、主辅修制、双学位制、贷学金制、插班生制、提前毕业、免试推荐硕士生和博士生以及研究生中期分流等制度,拉开了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序幕,走到了时代的最前列,从而被不少有识之士誉为“中国高教改革的试验区”和“全国高校领域里的深圳”,其改革举措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

百年校庆

1993年,武汉大学举行了隆重的百年校庆,也由此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第一所百年学府,在国内外引起了巨大轰动。江泽民、李鹏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题词祝贺;哈佛大学、耶鲁大学、东京大学、莫斯科大学等世界著名大学的校长出席庆典或致函祝贺,称赞武汉大学办学成就斐然,是一所“世界级的大学”。在百年校庆盛典上,武大在全国各大高校中首次提出,要“为在21世纪把武汉大学办成世界第一流大学而奋斗”。1995年11月,国际科学界权威期刊《科学》周刊把武汉大学列为中国最杰出的大学之一。同时,学校顺利通过“211工程”部门预审,并被列为国家重点建设的大学之一。1990年代,武大的本科教学改革仍然走在全国前列,丰硕的教学与科研成果,使武大被誉为“科学文化的殿堂”和“创新型人才的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