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芳明對民進黨的批評
请阅读免责声明。删除百科只是中文维基百科被删除条目的存档。 | ![]() |
2006年5月30日,陳芳明在《中國時報》發表〈記得清廉、勤政、愛鄉土?〉,對他所曾奉獻過的民進黨有嚴厲的批判:「做為知識份子,只能扮演永遠反對者的角色。我可能對民進黨的信心動搖,但是對它的批判我不能有絲毫懈怠。對民進黨的批判,正是對我自己的自我鞭笞。」[1]
2006年11月27日,陳芳明在《中國時報》發表〈別再掛受難勳章 別再談受害道德〉,批判「站在權力最高點的民進黨,卻不斷製造『台灣社會還未解放』的假象,持續燃燒歷史悲情,並且努力不懈地開發被壓迫的情緒」。[2]
2007年6月13日,陳芳明在《中國時報》發表〈追求正常化國家〉,主張讓本土成為「積極的、開放的本土」而不是「審判式、排他性的本土」,批評民進黨「把自身建黨的記憶等同民主運動歷史的全部……把二二八事件當做戰後歷史的起點,然後連繫到1970年代的民主運動以及1980年代的建黨運動……反而使本土觀點淪於永恆的危機」;如果民進黨的新決議文刪除〈台灣前途決議文〉中「台灣是一主權獨立的國家,任何有關獨立現狀的更動必須由全體住民以公民投票的方式決定」這段表述,則「台灣做為一個正常化國家將不再正常」[3]。
2007年7月15日,陳芳明加入連署親Q綠學者715聲明〈民主政治和台灣認同的道德危機:我們對總統、執政黨和台灣公民的呼籲〉,表示:「我不會因為我是『綠色』(泛綠)支持者,就看不到綠色的缺點。」
2008年2月24日,時報文教基金會舉辦「曼德拉與南非族群和解」座談會,陳芳明批評,探討轉型正義必須回歸歷史傳承、尤其是漸進改革的過程,談正義不能單方面;台灣白色恐怖案件的受害者已不在民進黨內,加害者也不全然都在國民黨內,但在政治操作下,所有問題都被簡化成國民黨必須承擔責任,民進黨反而成了受害者,轉型正義變質為在錯誤基礎上製造另一種錯誤[4]。2012年10月30日,民進黨政策會執行長吳釗燮承認,過去民進黨處理轉型正義議題時,常常只把轉型正義當成選舉工具,沒有掌握機會好好處理相關問題,這樣的處理是錯的[5]。
2008年5月,陳芳明將在其任教的政大為余光中舉行八十大壽學術研討會。余氏在1977年「鄉土文學論戰」中,在「聯合副刊」發表「狼來了!」一文,搆陷[來源請求]台灣寫實主義作家關懷同情農、工、漁民的焦點主題,就是毛澤東所謂的「工農兵文學」,就是要搞階級鬥爭。陳氏曾在評論集《鏡子與影子》(志文出版社)裡負面批判余光中。
2009年2月12日,陳芳明在林濁水新書《歷史劇場:痛苦執政八年》的發表會中批評,從陳水扁的新書《台灣的十字架》可以看出,陳水扁沒有朋友、沒有智慧、沒有核心價值、沒有希望,而且書名取錯了,「十字架不是他自己要的;他是送給我們,然後把他的朋友一個個釘在上面。」陳芳明說,任何人做錯事、濫用權力、收受政治獻金,只要講獨立建國,就得到民意、就被原諒,這才是對台獨最大的傷害;「這種思維若在民進黨內繼續存在,會創造更多阿扁出來。」[6]
2010年8月29日,陳芳明說,民進黨十年政綱強調「戰後大陸移民不應再被視為外來他者」,語意彰顯福佬人「福佬意識的自我獨尊」,彷彿是說「以前的態度『應該』是正確的,『大陸移民』永遠是被看的對象」,這是民進黨長期累積的「被害意識」與「被出賣危機」的真實浮現;然而在台灣原住民眼中,福佬人與客家人才是不折不扣的外來他者;如果民進黨不能克服「被害」、「被出賣」意識,任何有關族群的議題都將成為民進黨永遠的障礙[7]。
2012年11月30日,陳芳明說,民進黨最喜歡提台灣地位未定論,認為1950年《中日和約》中只提到放棄殖民地、卻沒說要把殖民地歸還給誰,另一方面則寄託在台灣未來獨立,“那民進黨現在是什麼?”陳芳明說,民進黨有“戀屍狂”一味眷戀過去的歷史,台灣人在台灣住這麼久了,台灣地位不會還是“未定論”;從清朝到現在,台灣定位當然由人民決定,台灣地位未定論已經終結了;民進黨卻還在期待台灣地位未定論,這是思考錯亂[8]。
2016年5月8日,第十四任總統副總統就職相關活動籌備委員會公布凱達格蘭大道前就職慶祝大會主舞台設計圖,設計團隊表示設計靈感來自建醮文化,卻引發外界批評太醜,陳芳明也在臉書評論「怎麼這麼醜?全國民眾都暈倒了」、「不能好好設計嗎?我們反而被設計了」[9][10]。2016年5月10日,陳芳明補充,「廟會的東西不應該被放在國家大典上」,就職慶祝大會主舞台設計圖「太紅、圖案太複雜、剪紙也太難看」,建醮往往是為大型災禍消災的儀式,把建醮文化放在就職典禮上「犯忌諱」[11]。之後官方變更舞台設計。
2016年5月18日,2016年中華民國總統就職典禮進行彩排,其中一段節目〈台灣民主進行曲〉安排臨時演員高舉標語重現社運抗爭場景,引發社運界抨擊民進黨把人民抗爭當成執政嘉年華[12];同日,陳芳明在臉書評論,社會運動不是任何政黨的附庸,民進黨不能這樣收割社運的果實,他質疑「民進黨變得有些狂妄」、提醒民進黨「不要被勝利沖昏了頭」[13]。
2016年11月27日,針對婚姻平權修法議題,陳芳明在臉書評論,蔡英文曾經是第一位公開承諾支持同志婚姻、支持婚姻平權的中華民國總統參選人,因此2016年總統選舉時「我投票給她,也鼓勵多少學生支持她」;但蔡英文上任總統之後的今天,民進黨黨員反而開始散布各種奇談怪論阻擋修法,他們內心考量的因素已經不言而喻,「所有的選民在他們眼中都是傻子,用完即丟」;蔡英文的承諾已經在民進黨內變成七折八扣了,「如果婚姻平權法案沒有通過,就把我當做傻子吧!這可能是我最後一次支持民進黨了」[14]。
參考
- ↑ 記得清廉、勤政、愛鄉土?
- ↑ 別再掛受難勳章 別再談受害道德
- ↑ 追求正常化國家
- ↑ 高有智. 時報文教基金會舉辦座談會 學者:轉型正義淪為選舉工具. 中國時報. 2008-02-25.
- ↑ 政治中心. 轉型正義淪為選舉工具 吳釗燮:民進黨應反省過去. ETtoday新聞雲. 2012-10-30 [2016-04-09].
- ↑ 葉素萍. 林濁水與陳芳明對談:扁是台獨罪人. 中央通訊社. 2009-02-12.
- ↑ 陳芳明. 何謂「外來他者」?. 聯合報. 2010-08-29.
- ↑ 黃筱筠. 陳芳明:台灣怎會未定論?民進黨人格分裂. 中評社. 2012-11-30 [2013-02-03].
- ↑ 政治中心. 520就職大典舞台遭嫌醜 陳芳明:反而被設計. ETtoday新聞雲. 2016-05-09 [2016-05-11].
- ↑ 生活中心. 520舞台「建醮」有禁忌 林茂賢建議:用廟會、野台戲呈現. ETtoday新聞雲. 2016-05-11 [2016-05-11].
- ↑ 陳宛茜. 政大台文所教授陳芳明:建醮用在大典 犯忌諱. 聯合報. 2016-05-11 [2016-05-13].
- ↑ 2016工鬥、台灣農村陣線. 【行動】「人民抗爭不是執政嘉年華」抗議民進黨消費人民抗爭. 苦勞網. 2016-05-18 [2016-05-20].
- ↑ 李昭安、林河名. 520就職彩排 社運批「把人民憤怒當嘉年華」. 聯合報. 2016-05-19 [2016-05-20].
- ↑ 邱明玉. 陳芳明:若婚姻平權法案未過 最後一次支持民進黨. 今日新聞網. 2016-11-28 [2016-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