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品信阳毛尖

来自删除百科
本条目“豫品信阳毛尖”在中文维基百科已被删除其它版本),这是一个删除前的存档副本
Kegns删除了豫品信阳毛尖,理由是:
[[WP:CSD#G11|G11]]: 广告或宣传 ([[WP:TW|TW]])
这个理由未必准确 (为什么?)

本条目共存留0天:

  • 创建于:2013-06-13
  • 删除于:2013-06-13
  • 贡献者:2
  • 编辑:2
  • 浏览:无数据
请阅读免责声明。删除百科只是中文维基百科被删除条目的存档。   Alert icon 建议删除本条目

本条目被标记为快速删除。理由是: 明顯的廣告宣傳頁面,或只有相关人物或團體的聯繫方法的页面。(CSD G11

豫品信阳毛尖产地位于河南省光山县大苏山,属于净居寺生态旅游开发区!“豫”河南也,“品”品茗,光山自古出名茶,光山茶是信阳毛尖一个主产地,信阳毛尖是河南省著名土特产之一,素来以“细、圆、光、直、多白毫、香高、味浓、汤色绿”的独特风格而饮誉中外。信阳毛尖茶清代已为全国名茶之一,1915年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1958年评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1985年获中国质量奖银质奖,1990年“龙潭”毛尖茶代表信阳毛尖品牌参加国家评比,取得绿茶综合品质第一名的好成绩,荣获中国质量奖金质奖,1982年、1986年评为部级优质产品,荣获全国名茶称号,1991年在杭州国际茶文化节上,被授予“中国茶文化名茶”称号,1999年获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金奖。   历史上信阳毛尖主产于信阳市、信阳县和罗山县(部分乡)一带。据查证。信阳毛尖独特风格的形成是在20世纪初期,清代季邑人蔡竹贤提倡开山种茶,随后出现了元贞(震雷山)、广益、裕申、宏济(车云)、博厚、森森(万寿)、龙潭、广生等八大茶社,发展茶园面积有400余亩,逐渐改进完善了毛尖的炒制工艺。新中国建立以后,国家对发展茶叶生产极为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扶助措施。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信阳毛尖的产量和质量均有很大提高。目前,全市茶园面积有80万亩,开采面积70万亩,茶叶总产值8亿多元,社会总收入12亿元以上。产品畅销全国各地,远销日本、美国、德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及港、澳地区。

光山县地处大别山北麓,淮河以南,为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热同季,年降雨量1000—1100毫米,无霜期226天,年平均气温15.4℃,年日照时数平均为1990小时。土壤为黄棕壤、黄褐土等,质地疏松、肥沃,PH值在5.5—6.5之间,呈酸性或微酸性。南部为浅山区(大别山余脉),海拔一般在180米以上,最高海拔高度为县西南的王母观为433.9米,有王母观、赛山寨、大尖山、净居寺、五岳水库、龙山湖、白露湖、官渡河等自然景观,山青水秀,山峦叠翠,云集雾绕,植被完好,森林覆盖率达50%,高者在70%以上,非常适宜茶树生长。而且境内无工业污染和其它污染源,水质、空气、土质均无污染,生产无公害茶,得天独厚,条件优越。独特的自然资源,孕育了光山茶叶这一具有区域特色的优势产业。光山是古时淮南著名产茶县之一,也是全国十大名茶之一的信阳毛尖的主产区之一。唐人陆羽《茶经》载:“淮南茶,光州(今光山县)上”。宋朝时已将茶叶作为商品在市场上大量销售。宋人沈括《梦溪笔谈》卷十二载:“光山,子安(属固始)、商城三茶场,岁卖茶九十三万五千余斤”。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光山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农村政策,依靠科技、增加投入,在国家、省、地(市)领导的关怀和大力支持下,经过科学论证,决定依托南部山区的自然资源优势,围绕“茶”字做文章,种茶树、建茶场、立茶灶、兴茶市、传茶技、念茶经、育茶人、发茶财。围绕经济效益、社会(扶贫)效益和生态效益最大化目标,实行资源、科技、资金等生产要素整合重组,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推进茶叶产业化经营。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实现规模扩张、品质提升、效益提高。满山青翠的茶树,已成为光山南部的一道亮丽风景。 江淮地区交易场地最大的茶叶集散地在光山(白雀园大別山茶市),形成光山茶卖全国各地,在光山可买到全国各地茶的格局。江淮地区产业化程度最高、茶叶基地最大、机械化水平最高的龙头企业在光山。江淮地区最大的出口眉茶加工厂在光山。2005年,光山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茶叶之乡”。

光山茶有始有史,有幅有佛,有林有灵,有味有位,有茗有名。既是光山的财富和骄傲。更是开放的光山走向全国和世界的名片。作为一名普通的光山于民,我真诚祝福光山茶未来一路扬帆。乘风胜进、坚持改造为主,适度扩大面积。实现由茶叶大县向优质良种茶叶基地县转变;进一步提高质量,实现好茶向佳茗的转变,注重品牌,实现名茶向名牌转变;逐步集约。实现由散种户炒向高层次产业化经营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