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真耶穌教會史

来自删除百科
本条目“臺灣真耶穌教會史”在中文维基百科已被删除其它版本),这是一个删除前的存档副本
Shizhao删除了臺灣真耶穌教會史,理由是:
内容为:'{{Vfd|过期關注度}} {{Notability|time=2009-09-14T10:27:18+00:00}} ==真耶穌教會在臺灣的傳教史== *在[[日治時代]],[[臺灣]]知識青年人黃以利沙,黃基甸二位弟兄及張撒迦,王耶利米等,會在...'
这个理由未必准确 (为什么?)

本条目共存留1568天:

  • 创建于:2005-07-06
  • 删除于:2009-10-22
  • 贡献者:33
  • 编辑:102
  • 浏览:无数据
请阅读免责声明。删除百科只是中文维基百科被删除条目的存档。   Alert icon 建议删除本条目

本条目被提交删除。理由是:“过期關注度”

本条目在2009-09-14T10:27:18+00:00被标记为不符合通用关注度指引,或下列標準:傳記虛構事物發明研究網站

真耶穌教會在臺灣的傳教史

  • 先在線西鄉十五張犁,及塭仔村舉開首次佈道大會,十日在十五張犁舉行第一次浸禮,共有62名受洗;且按立長老,執事數名,成立線西教會(即今伸港教會)。隨後到臺南佈道,並分兩班,一班留在臺南,令一班人到牛挑灣開佈道會。十八日有27名受洗,成立牛挑灣教會 (後來改梅華教會,今歸併朴子教會)。
  • 四月二日到清水繼續佈道,五日於鹿寮有11名受浸後,成立清水教會;之後轉往臺北佈道兩天,於十二日結束這次傳道工作。由基隆搭船返回大陸。此次一行工作僅四十天,建立三間教會,信徒一百多名。

平地傳教開拓

中部

中南部

北部

二次大戰之後教會的發展

原住民地區傳道簡史

  • 日治時代臺灣人民缺乏信仰自由,因此在傳道工作上,倍增困難。

花蓮縣

  • 1939年花蓮秀林鄉富世村的田三多 (屬於太魯閣族),因患嚴重的肺病,經公立醫院宣告救治無效,由花蓮教會吳石連介紹信主洗禮而病得痊癒;親戚,村民,目睹實情,相繼受浸入會,並將福音傳到富世銅門三笠立山等村。雖然受到日本警察的迫害,仍有傳道者陳聖工,楊約翰,陳復生等經常潛入山中,趁黑夜於山村裡聚會傳道,直到光復後信仰開始獲得自由。

臺東縣

  • 光復當初,由溪湖教會阮錢杉向美和村阿美族青年傳道,原住民同靈再將福音傳到成功鎮。支部派王永生,王春雨,朱建新,蔡聖民等相繼前往傳道並牧養信徒。後來因為信徒不參加豐年祭,曾經引起同族的全面迫害。但信徒們卻以忍耐和善行,來感化同族棄惡從善,而且信徒信仰單純,入會後生活改善,吸引不少原住民朋友前來。(另有臺東縣傳入之阿美族教會)。
  • 另有原屬線西教會的信徒黃再恩向長老會信徒見證,在1955年於華源成立第一處平地人的教會。
  • 南部另成立一處排灣族的金崙教會。

宜蘭縣

  • 二戰結束初期,山里教會包百合將福音傳至宜蘭南澳村、會由村、田豐道,楊約翰前往佈道,竟遭族人毆打驅逐,但信徒毅然忍受逼迫,繼續傳道,致發生女信徒福田靜子被警察毆打殉道事件,有信徒二十多人被迫逃往花蓮縣富世村避難。 延至1951年始得信仰之自由,並於茄苳腳建築會堂。

臺中縣

  • 1949年山里教會毛親傳等人於參加總會舉開第一次神學先修班時,向台中縣和平鄉博愛村患奇病女人彭阿滿及其夫張友昭見證,相信禱告病癒而受浸。 返鄉後,總會派傳道入山佈道,設立教會。

南投縣

嘉義縣

新竹縣

  • 1955年南澳方本松傳道及山里韋大發兩人,進入尖石鄉嘉樂村鄉向一位李訓謨者見證,他靜聽後就到新竹教會查考信主。不久五峰鄉的竹林村蔣文水等相繼接受福音,建立教會數處,信徒大多數是由長老會進入。

現況

2004年臺灣現有教會238處,祈禱所32處,信徒數有51,772名 [3]

参考及注腳

參見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