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彪的军事理论

来自删除百科
本条目“林彪的军事理论”在中文维基百科已被删除其它版本),这是一个删除前的存档副本
Shizhao删除了林彪的军事理论,理由是:
内容为:'<noinclude>{{Afd|1=内容零落,并不能系统地表述标题。需要完全重写。|date=2009/11/04|force=}}</noinclude> 这里是[[林彪]]条目中军事理论的章节。 *六个战术原则:“一点两面”,“三三制”...'
这个理由未必准确 (为什么?)

本条目共存留9天:

  • 创建于:2009-11-01
  • 删除于:2009-11-11
  • 贡献者:3
  • 编辑:5
  • 浏览:无数据
请阅读免责声明。删除百科只是中文维基百科被删除条目的存档。   Alert icon 建议删除本条目

本条目在2009/11/04提交删除。理由是:“内容零落,并不能系统地表述标题。需要完全重写。”

这里是林彪条目中军事理论的章节。

  • 六个战术原则:“一点两面”,“三三制”,“三猛战术”,“三种情况,三种打法”,“四快一慢”,“四组一队”。
  1. “一点两面”:集中优势兵力于主要的攻击点上,反对各点平分兵力;至少两面包围敌人,以保证一定打垮敌人并求全歼。
  2. “三三制”:1个班内划分3、4个小组,每组3、4人,副班长为当然小组长,另选政治较好、战斗勇敢又有经验的战士当组长。战斗时,以班长为核心,根据敌情、地形,散开距离,间隔作战,相距以听到班长口令指挥为准。既能有效的发挥战斗力,又避免拥在一堆,造成较大伤亡。
  3. “三猛战术”:将机枪、火炮配备在主攻点上,同时猛烈开火,这是“猛打”;主攻点上炮火猛烈射击后,突击部队猛烈冲锋,建立剌刀血战的威风,这是“猛冲”;对已被冲动和溃乱的敌人,猛烈追击,一直压下去,此为“猛追”。
  4. “三种情况三种打法”:第一种情况是敌人守,就要经过正式的准备,再行攻击。第二种情况是敌人要退不退,就要先把敌人围住。如准备好了再打,敌人就会跑掉;如不准备就打,又会被碰下来。围住它,抓住它,使它走不脱,然后准备好再打。第三种情况是敌退,就要猛追,不要等命令,不要怕部队少,也不要怕情况不清楚。当然,战役指挥员应该组织有计划的追击。(最能说明这第三种情况下作战的是辽西大会战。廖耀湘兵团被堵在黑山下,寸步难进,调头就跑。而这时的4野对其除一部拦头,其余各纵迂回穿插,猛追猛打,形成全方位滚筒式交叉。当时,战场上向林彪汇报纵队找不到师、师找不到团,有的指挥员有些焦急,而林彪却说了这样一句话:“找到廖耀湘就行!”结果10多万国民党精兵被秋风扫落叶般消灭。若是调整部署,理顺组织,按常规打,廖耀湘就可能跑掉。如果跑回沈阳,20多万大军固守,解放沈阳就难多了。)
  5. “四快一慢”:向敌前进要快,以防敌人逃跑;抓住敌人后, 进行准备要快,看地形,选突破口,构筑工事,动员、调动兵力,布置火力等都要快;突破后扩大战果要快;对溃退的敌人追击要快,不管三七二十一,不管白天黑夜。这第4快与上述第三种情况的打法相同。一慢是,总攻发起时机要慢,准备充分后再打,而一旦总攻开始,则要快。
  6. “四组一队”:即火力组、突击组、爆破组、支援组,突击队。这里强调突击连队要有分工,组与组之间互相配合,协同作战。也可根据具体目标,划分3个或5个组。(这是刘亚楼总结出来的。林彪把它同前5条战术原则一起,反复向部下讲,把战术思想、军事艺术灌输给他的将士。)
  • 1960年2月,把毛泽东1939年对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的题词:“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和“团结,紧张,严肃,活泼”这三句话八个字串联在一起,叫“三八作风”。
  • 1960年2月27日在军委扩大会议上讲话:“1、将来的战争是要按电钮的。2、战争准备中间最迫切的、最重要的、放在第一位的,我认为就是解决武器,特别是搞尖端武器。3、今后的战争已不只是靠步兵,而靠空军,导弹。空军在战场上的作用会越来越大,甚至在某些时候会成为致胜手段。应当优先发展空军。”这表明,林彪建军的战略意识是很超前的,在海湾战争后,中国军方才真正意识到“高科技战争”的威力,科索沃战争后才真正意识到现代战争形式的转换,才强调科技建军,特别是空军、海军。
  • 1962年提出“人的因素第一,政治工作第一,思想工作第一,活的思想第一。这是我军政治思想工作的方向,也是整个军队建设的方向”。“四个第一”的实质是“突出政治”。

参考文献

  • 《林彪同志语录》1967年。
  • 《林彪与孔孟之道 材料之一(仅供批林批孔参考)》1973年12月,北大、清华编,无出版、印刷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