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灣族創世神話
请阅读免责声明。删除百科只是中文维基百科被删除条目的存档。 | ![]() |
排灣族創世神話,是排灣族神話中關於宇宙起源與天地萬物出現的敘述。
概要
臺灣原住民的神話性多樣豐富,其中又以排灣族、阿美族等諸族擁有較完善的體制與神譜,然而根據部落、氏族的差異而擁有不同的神話體系,因此此目錄只採集部份的創世神話(非創生始祖神話,雖說創生始祖神話可能與創世神話一同出現)做為代表。
分類
- 至高造物主型:東排灣群巴夫瓦亞群
- 宇宙蛋生型:東排灣群巴夫瓦亞群
- 世界父母型:南排灣群巴力道亞群
- 屍體化生型:拉瓦爾亞族群達羅瓦查勒群
- 混沌創造型(Creation from chaos):北排灣群拉烏玆奴阿浪亞群、北排灣群羅裏安森亞群、東排灣群卡塞達斯亞群
- 北排灣群巴武馬亞群、北排灣群巴夫瓦亞群、東排灣群巴卡羅亞群、東排灣群龐魯伊亞群、查敖保爾群內文亞群,並未採集到相關傳說。
- 混沌創造型(Creation from chaos):此類型類似熵。起初,世界只有無序,然後向著有序發展。
其他
神話傳說
至高造物主型
東排灣-巴卡羅群
巴夫瓦亞群(Pavuavua)
納婀馬第(Na qemati,)或阿道.阿.納婀馬第(Naqemati a qadaw)分批創造了世界上所有一切的萬物,第一次創造了大地和天體、第二次創造了大地上的景物,如草原和森林等、第三次創造了動物,第四次創造了人類,在創造出萬物後,祂又創造出其他神祇,派遣祂們各自掌管部分事務[2][3]。
宇宙蛋生型
東排灣-巴卡羅群
巴夫瓦亞群(Pavuavua)
- 喬阿喬考社
太陽神阿道(Qadaw)降下紅、白二卵,命令百步蛇「保龍」保護。不久孵出男女二神,男神名普阿保龍,女神叫查爾姆姬兒,此二神即貴族之祖;平民之祖則為名叫「麗萊」的青蛇所孵。過段時日後,太陽神重新下凡並誕下二卵,孵出名為那馬塔烏與那馬宇得的男、女神。二神長大後被特別賜神力,男神叫聲「生牛」,女神便生牛,叫聲「生樹」就會生下樹木,如此這般,大地萬物、日夜星辰便誕生[4]。
世界父母型
南排灣-拍利達利達敖群
巴力道亞群(Paliljaliljav)
創世太陽神阿道.納婀馬第切開北大武山山頂,從而誕生薩烏麥與薩凜利此二位男女神。原本天空很低,使得大地非常熱,薩凜利因此把天空推高,後來祂們兩人結婚、生下了六個孩子、命令他們創造動物並傳授給他們各種生活技能[5][6][7]。
屍體化生型
拉瓦爾亞族
達羅瓦查勒群(Tjaruvacalj)
傳說巨人魯布路遭到妻子魯固勞的肢解,因此四肢變為了族人,或屍體化為世界萬物、或肢體與五根指頭變為貴族以及平民[8][9][10]:50。
混沌創造型
北排灣-巴武馬群
拉烏玆奴阿浪亞群(Lauz nu qalja)
世界在混沌黑暗之際,太陽之母薩迦萬降臨卡帕代南之地(Kapadainan)。起初,她坐陰陽壺(Vinalingaljavan)的百步蛇古甕,頭頂太陽雙手掩面,嘴角微微顫抖吟唱這空蕩的北大武山(Kavulungan),她吟唱太陽光所觸及之地出現生機和希望,她唱說:
- ulja ulja ulja ulja saljavan i Padain
- a ku kinisenayan
- a ku kinirauravan
- e e e e e en
- 嗚拉 嗚拉 嗚拉 嗚拉 太陽之母在Padain。
- 這裡就是我給賜福始興起萬物的地方。
- 這裡就是我洗滌心靈創造生命的地方。
- 額 額 額 額 額 額
她用吟唱命名她所創生的地方稱為巴達茵(Padain),她希望出現土地(Kadjunangan),壯麗的山脈從她的腳底延伸排列而出;她希望有極廣的天空(Kalevelevan),從她的頭上就出現無窮天空的寬廣;她吟唱希望出現地上爬行的動物(Qemuzimuzip),各地出現了各式各樣的豬鹿羊等;她吟唱著希望出現飛禽(Qayaqayam),鳥類物種紛紛出現在這個世界。
最後她照著她的模樣造人,她抓起了一把地上的泥土(Djemelj)捏成人的形狀,為了穩固和支撐體態,她使用附近的箭竹(Cekes)用土包覆,在她吟唱歌詠的同時隱隱作痛,最後她分出她的氣息在這泥人的頭頂太陽髮穴哈氣(Qasen),泥土就成了人[11]。
羅裏安森亞群(Tjaiquvuquvulj)
在羅裏安森(Ljulingasan)人的觀念中,賈加勞斯(Tjagaraus,或薩迦萬)是「創造萬物者」,其地位取代了納婀馬第[12]:18。
東排灣-巴卡羅群
卡塞達斯亞群(Kacedas)
傳說世界是由納威內帕克諸神協同創造[12]:18[13]:34[14]:86[3]:119
參見
參考文獻
- ↑ 蘇姿伊. 《敘事式資訊圖像應用於創世神話之創世研究》. 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 博碩士論文行動網. [2016-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07).
- ↑ 邱新雲,東排灣巫師purhingaw之研究-以台東縣土坂村為例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南島文化研究所,2011
- ↑ 3.0 3.1 林秀蘭,東排灣巫文化的延續與變遷:以土坂村Patjalinuk頭目家族為例[失效連結],南島文化研究所,2015
- ↑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太陽之子當神話傳說遇上排灣族》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國立歷史博物館,2009
- ↑ 洪楙淳,關注七佳靈媒文化之3D影像動畫創作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國立屏東大學,2015
- ↑ 臺灣總督府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 番族慣習調查報告書第五卷排灣族.第一冊. 中央研究院民族所. 2003-10-01 [2022-07-20]. ISBN 97895767197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07).
- ↑ 林建成,Panapanayan發祥地南北部落(太麻里、知本)傳統觀念與藝術展現之研究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國立政治大學,2012
- ↑ 小林保祥. 排灣族傳說集-台灣原住民研究資料叢書2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台灣: 南天. 1998年. ISBN 9789576384769 (中文).
- ↑ 小島由道、安原信三、小林保祥. 《番族慣習調查報告書 排灣族》. 臺灣總督府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 1920. ISBN 9576719739.
- ↑ 童信智,Paiwan(排灣)祖源及遷徙口傳敘事文學之研究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政治大學,2014-07
- ↑ 李瀚昌,南方原論講座:排灣族土地應用與流失,成功大學,2019-08-07
- ↑ 12.0 12.1 瑪藟姿-多樂門. Tjaquvuquvulj傳統信仰. 屏東縣政府. 原住民處. [2019-05-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6).
- ↑ 王強國,排灣族Maljeveq祭典的文化性質與祭祀意涵-以東排灣族 pacalinuk 頭目家祭祀為例[失效連結],南島文化研究所,2016-07
- ↑ 余明旂. 《台東縣太麻里鄉Tjavualji(大麻里)部落一位竹占師兼祭司之研究:Vuvu i Gaitjang(卓良光先生)的生命歷程》 (PDF). 國立政治大學. 民族學系. [2017-06-0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