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實證醫學競賽

来自删除百科
本条目“台灣實證醫學競賽”在中文维基百科已被删除其它版本),这是一个删除前的存档副本
Alexsh删除了台灣實證醫學競賽,理由是:
[[WP:CSD#G11]]: 明顯的以廣告宣傳為目而建立的頁面
这个理由未必准确 (为什么?)

本条目共存留0天:

  • 创建于:2013-02-05
  • 删除于:2013-02-06
  • 贡献者:2
  • 编辑:3
  • 浏览:无数据
请阅读免责声明。删除百科只是中文维基百科被删除条目的存档。   Alert icon 建议删除本条目

本条目被标记为快速删除。理由是: 明顯的廣告宣傳頁面,或只有相关人物或團體的聯繫方法的页面。(CSD G11

台灣實證醫學的推手之一 - 實證醫學競賽側寫

  「這是個台灣創舉」,許多外國朋友聽到台灣舉辦實證醫學競賽時,都覺得很新奇,因為在傳統實證醫學教育中,已經有許多評量教學成果的方法,包括各位熟知的”Fresno test(中譯夫勒斯諾量表)",但利用競賽的方式來增加學習動機,刺激團隊的鬥志,倒是沒有見過的做法。近幾年來,國內的實證醫學發展在眾多學者專家的努力下,開始生根萌芽,其中,實證醫學競賽更是如雨後春筍般舉辦,本文試圖利用有限的資源,整理國內實證醫學競賽資訊,提供讀者參考。

起源 - 台灣內科醫學會時期

  正式且對外公開之實證醫學競賽首見於2006年於台北舉辦之世界內科醫學會,根據報導,該次由世界內科醫學會首次舉辦實證醫學及臨床技能競賽,其中,實證醫學競賽共有10隊參賽,包括台灣5隊(林口長庚醫院、萬芳醫院、高雄榮民總醫院、沙鹿光田醫院及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日本3隊、韓國與馬來西亞各1隊。時任台灣內科醫學會理事長之台灣大學內科楊培銘教授於報導中表示,此項競賽於學會是項創舉,參賽者必須模擬病人場景,在2.5小時內上網搜尋文獻並評讀,藉由研究結果提出對病人最適當的建議。至此國內實證醫學競賽的雛形儼然成形。值得一提的是,該次競賽的第一名為來自馬來西亞的團隊,成功地進行一次國際交流。之後,實證醫學競賽就成為每年內科醫學會年會的固定活動(相信許多醫師都曾經參加甚至擔任競賽評審)。

發展 - 醫療品質獎時期

財團法人醫院評鑑暨醫療質策進會(以下簡稱醫策會),是推動實證醫學競賽的另一個重要推手,醫策會自2000年(第一屆)起舉辦「醫品圈發表暨競賽活
動」,為擴大參與層面,於2006年(第七屆)變更活動名稱為「全面醫療品質提升競賽活動」,進一步納入實證醫學概念,至2007年(第八屆)正式設立「實證醫學應用類」的競賽項目,當次競賽假台北醫學大學舉辦,由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台灣內科醫學會、醫策會、行政院衛生署醫院推動實證醫學計畫主辦,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及台灣實證醫學會(成立於2007年)協辦。醫策會第一次舉辦實證醫學應用類競賽就吸引了多達38個隊伍(進階組20隊、推廣組18隊)參加,可說是盛況空前。當時的競賽方法與目前不同,兩個競賽情境採事前公佈,由參賽團隊於競賽當天利用30分鐘提出三個以內的「PICO」,再於2個小時的時間檢索並評讀文獻、製作簡報,每組以10分鐘為限發表,當時即訂定了簡報內容建議,包括形成PICO、搜尋資料的呈現、使用資料庫與搜尋結果、嚴格評讀資料、以去學術化的方式回答病人問題、比較透過實證醫學手法及傳統方法對醫療照顧品質提升之處共五項。當時推廣組與進階組的差異除報名團隊外,在競賽方式上主要差異為評分權重,推廣組著重於基礎技巧(PICO質與量、文獻搜尋方法與所獲即佔了70%,相較於進階組的40%)。由醫策會首次舉辦之實證醫學競賽,榮獲金獎的分別是進階組之長庚紀念醫院嘉義分院以及高雄榮民總醫院,而這兩家醫院日後也成為實證醫學競賽之常勝軍。

  為了持續推廣實證醫學競賽,醫策會不斷擴充競賽規模,從最早的推廣與進階組逐漸演變成目前的用藥組、臨床組以及進階組,而每一組也從單一組別,進一步擴充A、B兩組,從參賽的踴躍情況可窺知國內實證醫學之蓬勃發展(表一)。   實證醫學應用類競賽自第十屆(2009年)醫療品質獎起,除文獻查證組外,增設「臨床應用組」,旨在推廣將實證醫學手法應用於醫療品質改善活動,首次競賽由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以「全腹膜外內視鏡腹股溝疝氣修補手術之人工網膜固定改善專案」獲得金獎殊榮。臨床應用組與文獻查證組競賽主要差異在於「實作」,參賽隊伍除了要發現真實世界的臨床問題外,還要能夠應用實證手法,檢索、評讀、擬訂臨床建議,並有成效評估方法且具體呈現成果。競賽方式為競賽前(前一年度至當年度報名截止前)執行之改善案,評分項目也與文獻查證組截然不同,除實證手法外,更著重臨床應用與成效評估,此項競賽類型同樣是個創舉,推廣至今,參賽團隊執行之改善案包羅萬象,從組成跨領域團隊到擬訂實證臨床建議、執行並推廣,都看到將實證醫學手法發揮地淋漓盡致(表二)。

屆數(年份) 金獎 銀獎 銅獎註二、註三
第八屆(2007年)
進階組18隊
推廣組20隊
共38隊
長庚紀念醫院嘉義分院(進階組)
高雄榮民總醫院(推廣組)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進階組)
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推廣組)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進階組)
第九屆(2008年)
進階組18隊)
挑戰組15隊)
新人組17隊)
共50隊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進階組)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挑戰組)
財團法人奇美醫院(新人組)
長庚紀念醫院基隆分院(進階組)
長庚紀念醫院林口分院(挑戰組)
高雄榮民總醫院(新人組)
澄清綜合醫院中港分院(進階組)
高雄榮民總醫院(挑戰組)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新人組)
第十屆(2009年)註四
進階組24隊
臨床組24隊
用藥組18隊
共66隊
馬偕紀念醫院(進階組)
基隆長庚紀念醫院(臨床組)
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用藥組)
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林口長庚紀念醫院(進階組)
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臨床組)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用藥組)
亞東紀念醫院、嘉義長庚紀念醫院(進階組)
澄清綜合醫院、財團法人奇美醫院(臨床組)
財團法人義大醫院(用藥組)
例子 例子 例子 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