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ㄚ舞

来自删除百科
本条目“切ㄚ舞”在中文维基百科已被删除其它版本),这是一个删除前的存档副本
AT删除了切ㄚ舞,理由是:
G11: 明顯的廣告宣傳頁面,或只有相关人物或團體的聯繫方法的页面。
这个理由未必准确 (为什么?)

本条目共存留12天:

  • 创建于:2016-09-16
  • 删除于:2016-09-28
  • 贡献者:3
  • 编辑:4
  • 浏览:53(不包括bot和爬虫)

存留期间浏览量统计

请阅读免责声明。删除百科只是中文维基百科被删除条目的存档。   Alert icon 建议删除本条目

本条目被标记为快速删除。理由是: 明顯的廣告宣傳頁面,或只有相关人物或團體的聯繫方法的页面。(CSD G11

切ㄚ舞

  台灣跳社交舞的風氣因為美軍在二戰時期駐於台灣而慢慢的流行起來,早期以俱樂部的型態經營,當時在台灣各地常見有「美軍俱樂部」。   戰後的生活比較穩定了,台灣民眾接觸社交舞的人也跟著多了,尤其是60年代末的切ㄚ舞風行起來,舞場都是人山人海,只是當時營業申請不易,所以大部份是所謂的「地下舞廳」。   切ㄚ舞是如何發展出來的呢?   很多人也想要跳舞,但社交舞分那麼多種類,吉露吧要六步六步跳,恰恰恰要墊步墊步跳,實在是霧煞煞….   於是舞蹈和DJ老師有見於此,就研究將樂曲速度放慢,並將節奏加強得更明確,因此產生了切ㄚ的樂曲(曲調),也教導只以碰恰兩步的簡易跳法,一時竟被大為接受,許多人都跳得不亦樂乎!   切ㄚ的花式主要來自吉露吧的演變,因此也以六步為基本步數,搭配四步的步數連接,有些舞者自創花招,也會有八步或十步的步數出現。   切ㄚ舞看起來好像很簡單?事實上也還真的是,舞步不會很難,但是光說踏步、走步、轉步、併步、墊步、滑步等,要跳得很順暢,還是得下點功夫練練,而當舞者兩人將走步、轉身、轉圈搭配的非常流利時,不但自己覺得舒爽,觀賞者也會感受到那份愉悅。   切ㄚ舞的熱潮起起伏伏,一直有有心人士想發揚光大,但一開始的道聽塗說,將切ㄚ舞傳說成是落翅仔咖在跳的舞,侷限了許多想參與的人,以至於始終被認為是不入流的舞種,實為很大的誤解。   切ㄚ舞如果要提升為正式舞蹈行列,應可朝多次舉辦觀摩比賽來刺激舞者編排舞序的能力,而切ㄚ舞可發展的空間其實是還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