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華成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来自删除百科
本条目“黄华成”在中文维基百科已被删除其它版本),这是一个删除前的存档副本
虫虫飞删除了黄华成,理由是:
G11: 明显的广告宣传页面,或只有相关人物或团体的联系方法的页面
这个理由未必准确 (为什么?)

本条目共存留24天:

  • 创建于:2021-05-14
  • 删除于:2021-06-08
  • 贡献者:6
  • 编辑:31
  • 浏览:364(不包括bot和爬虫)

存留期间浏览量统计

请阅读免责声明。删除百科只是中文维基百科被删除条目的存档。   Alert icon 建议删除本条目

本条目被标记为快速删除。理由是: 明显的广告宣传页面,或只有相关人物或团体的联系方法的页面。(CSD G11

本条目在2021-05-15T08:39:12+00:00被标记为中立性有问题

黄华成
原文名黃華成
出生1935年6月6日
 中华民国南京
逝世1996年5月7日
 中华民国台北
教育程度省立师范大学艺术系(即今国立师范大学美术系)
知名于台湾观念艺术家、平面设计师
配偶张淑芳(1964-1970)、力石好子(1971- )
儿女黄国伦(1972- )

黄华成(1935年-1996年),1935年6月6日于中国南京出生,1996年5月7日因肺癌于台北荣总医院逝世。1935年至1943年在上海长大,1945年随国民政府举家搬迁至台北定居。[1]。1958年自师大艺术系毕业后,即成为六〇年代台湾前卫艺术的指标性人物之一,其创作实践横跨多种领域,举凡绘画、文学、广告、设计、现成物、装置、观念艺术、戏剧、电影等皆有涉猎,也曾是《剧场》季刊核心成员,并创立成员仅有一人的“大台北画派”。除了在“大台北画派”、编辑与封面设计者用黄华成本名外,同时也是小说家“皇城”、“伊侬奴君”,插画家“BX”、摄影师“黄裕盛”、影评人“金斗进”、杂文家“黄去”、“林旺”、“末名”、剧本创作者“闻人”、“二川”。[2] [3]

达达精神

台湾在六○年代艺术的现代主义气氛之下,黄华成与当时的文艺青年们尝试摸索与创作各种带有实验精神的表现形式,如“黑白展”(1962年)与“现代诗展”(1966年)、“黄郭苏展”(1968年)。在“现代诗展”中的一件作品《洗手》,使用脸盆、木椅和邱刚健的一首诗组成的装置,表达了黄华成的理念──即诗歌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其它作品,如《视力表》(1968年)中,黄华成将一个普通的,平凡的物体转变为探究视觉意义的展示图像;在《纪念母亲》(1968年)照片拼贴中,他将自身亲族的家庭影像与从报刊搜集而来的家族照片,不分亲疏远近地并置排列,拼贴构成一关于“母职”集体意象的照片蒙太奇。[4] 他的作品反映了当时年轻艺术家在创作上具强烈的达达思想,也有浓厚的普普精神。[5]

大台北画派

一九六六年成立成员仅有自己一人的“大台北画派”,以拟仿历史上的艺术宣言形式,用语录体撰写共八十一条的〈大台北画派宣言〉,洋洋洒洒地提出了自己对艺术的看法,例如“不可悲壮,或,装作悲壮”、“反对抽象具象二分法,抛弃之”、“介入每一行业,替他们作改革计划”、“享受生活上各种腐朽,研究它”、“根本反对绘画与雕塑”、“把艺术当一整体看待,找出它们的相互关系,在它们各方面展露你的才识”、“艺术是会腐朽的,而且立即腐朽。新的总比旧的好”、“艺术不应妨害我们的生活”……等,展现了他反艺术、反审美、反传统的艺术观,认为艺术应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在一九六六年八月二十七日,于台北海天画廊举行“大台北画派一九六六年秋展”中,展示了一个艺术家日常的房间,门口放置著用世界经典名画拼贴而成的地垫以及房中任人坐卧的沙发、电视与唱片机、不甚干净的饮水机,与悬挂的半湿衣。黄华成借此嘲讽了正经的艺术宣言与绘画流派,此展览也在六○年代成为指标性的前卫艺术事件。[6]

书封设计

七〇年代黄华成专注书封设计,参与远景、远行与景象等出版社的封面设计,开创运用现成物拼贴、摄影手法或制作艺术装置作品的印刷重现表达书籍的意象与概念,表现上光怪陆离且颠覆传统,大胆新颖的风格为台湾书封设计开辟新方向。[7]

摄影家庄灵形容他是“设计界的拓荒者”。[8] 在2020年北美馆展出的《未完成,黄华成》中,“书封设计的一代名家”展间展示了黄华成逾三百本参与设计的原书,期望完整地还原黄华成作为台湾书封设计的开创先驱地位。[9]

电影与剧场

1965年,黄华成为《剧场》季刊撰稿,此季刊主要向台湾大众介绍现代西方戏剧理论和展演,而黄华成也制作了前卫的实验性电影,这个实践呼应了他于季刊内提出应自主创作电影、举行发表活动的说法。 黄华成于1965年,参与了以《剧场》这本杂志为中心的团体所主办并制作的,翻译自贝克特(Samuel Beckett, 1906-1989)的剧作《等待果陀》(Waiting for Godot)与《先知》共两部作品。黄华成除饰演《等待果陀》主角之一的Estragon,《先知》则为黄华成所编剧。《等待果陀》的剧情仅仅是Estragon和Vladimir两个角色,一边痴痴地等待着果陀(神)出现,一边不断地交谈所构成。至于《先知》,则是一对观赏著舞台剧的夫妻之间在看戏间的日常对话与争执。

1968年,黄华成怀抱电影梦前往香港,任职于邵氏公司,同行出国有郭承丰和苏新田。黄华成在邵氏公司担任编剧与杂志美工等职,完成数量庞大的剧本草稿,但却怀才不遇,没有一部顺利开拍。

1970年1月起,转往电影杂志《银色世界》担任创刊的副总编辑,负责规划内容与版面构成,为黄华成在香港的最后一份全职工作。期间设计第一届“十大皮蛋奖”海报。在第四期以八卦口吻发表〈香港五女编〉,引发电影界哗然。在杂志出刊前即搭机返台,结束短短的一年香港异地生活。[10]

重要年表[11]

工作

1959年 中学美术劳作教员

1960年 国华广告设计公司

1961年 于台湾电视公司担任美术指导

1965年 担任《剧场》杂志编辑与美术设计

1968年 于香港“邵氏电影公司”担任编剧,并开始为《国际电影》、《银色世界》、《四海周报》撰写专栏

1970年 返台任职东方、清华广告公司的企划与美术设计公作。

1973年 进入外贸协会企划部,派至日本台湾展览馆工作。

1974年 为远景、远行出版社及《邮购杂志》设计封面文案。

1980年 担任“中信房屋”企划设计。

展览

1962年 7月26日至29日 以“黄成”之名,与数名师大艺术系校友,共同参与首届美术设计“黑白展”[12]

1966年 1月1日提出〈大台北画派宣言〉,并成立〈大台北画派〉;8月27日,于台北海天画廊举行“大台北画派一九六六年秋展”。3月参与“现代诗展”,展出作为品为《洗手》、《墓碑(此地严禁大小便》、《跳房子》等。

1968年 与郭承丰、苏新田于台北精工画廊联合举办“黄郭苏展”。

1996年 个人生涯告别展“大台北画派三十年”发表会,于台大校友会馆举办。

短篇小说

1965年 以皇城之名于《现代文学》杂志第二十三、二十四期发表〈青石〉、〈孝子〉。以伊侬奴君之名于《剧场》第三期发表〈金牙〉。

2020年 出版的《未完成,黄华成》专书中,收录了实验性质强烈的未发表小说手稿,包括〈死者の死〉、〈小说〉、〈善男子〉、〈前戏・后戏〉等。

戏剧与电影参与

1965年 在台北耕莘文教院参与演出现代荒谬剧《等待果陀》、《先知》。

1966年 《剧场》第一次电影发表会中,发表实验电影《原》、《の现代の知性の人气の花嫁の撮影》。

1967年 《剧场》第二次电影发表会中,发表实验电影《生之美妙》、《实验002》、《实验003》。

轶事

1. 1966年的“现代诗展”,参展艺术家黄华成、龙思良、黄永松、张照堂等人,将自选喜爱的现代诗以意象化展出。原定西门町展出,被迫移至台大校园傅钟,之后又移至活动中心草地。[13]

2. 2017年艺术家苏育贤重新诠释黄华成重要剧作《先知》(1965)向其致敬,找回当年演出的两位演员庄灵与刘引商回到当年的演出场地耕莘文教院,尝试还原黄华成原始剧本的场面调度与情节构成。苏育贤的录像作品《先知》于2018年台北双年展首度展出。[14]

2020年北美馆展览:《未完成,黄华成》

艺术家研究展“未完成,黄华成”于 5 月 9 日起于北美馆开展,北美馆林平馆长表示“这次是启动一个多年来近乎不可能的展览企划”,由张世伦担任客座策展人,黄华成艺术家友人张照堂担纲历史咨询与史料提供,规划 8 个展区,重现黄华成生前重要展览事件中发表的“作品”、“行动”及相关文献,涵盖其绘画创作、300 本书封设计及手稿、影片和舞台装置,呈现艺术家在跨领域创作引领的多方概念思维,并出版分为“论述”、“图像”、“文字”共三册的研究专书《未完成,黄华成》,汇整艺术家留下的重要档案。[15] [16]

策展人张世伦以“未完成,黄华成”展,获第十九届台新艺术奖视觉艺术类决选提名,入围理由:“虽然名为“未完成”,但是展览以深厚的研究,以及对于创作者个人的熟稔度作为基础,堪称完整地呈现了黄华成的艺术观念与个人面貌,连带地也勾勒出了早期台湾现代主义的轮廓,以及当时的社会与政治气氛。此外,策展的手法上,透过档案呈现、空间安排与场景的再造,再加上苏育贤2017年对于黄华成《先知》的“重演”之作,让此展不仅止于回顾或文件展,而更是精神性的提炼与当代性的回声。”[17]除此之外,“未完成,黄华成”同时获《艺术家》与《The Art Press》选为2020年度的十大艺文展览[18][19]

参考资料

  1. 赖瑛瑛. 吴玛俐 , 编. 台灣前衛:六〇年代複合藝術 初版一刷. 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2003-07-01: 180. ISBN 957-32-4960-X. 
  2. 臺灣前衛藝術先鋒「未完成,黃華成」│新聞稿。. [2020-12-01]. 
  3. 李志铭. 裝幀時代:台灣絕版書衣風景. 台北: 行人出版. : 84. ISBN 9789868658103. 
  4. 张世伦. 〈「藝術是會腐朽的,而且立即腐朽。新的總比舊的好」:試論黃華成的「現代」方案,及其未完成性〉. 2020 [2021-05-17]. 
  5. 臺灣前衛藝術先鋒「未完成,黃華成」│新聞稿。. [2020-12-01]. 
  6. 张世伦. 〈「藝術是會腐朽的,而且立即腐朽。新的總比舊的好」:試論黃華成的「現代」方案,及其未完成性〉. 2020 [2021-05-17]. 
  7. 《未完成,黃華成》導覽書 (PDF). [2020-12-01]. 
  8. 李志铭. 裝幀時代:台灣絕版書衣風景. 台北: 行人出版. : 82. ISBN 9789868658103. 
  9. 《未完成,黃華成》導覽書 (PDF). [2020-12-01]. 
  10. 张世伦. 林怡秀、蔡雅祺、高如萱 , 编. 未完成・黃華成 初版. 台北市立美术馆. 2020: 82. ISBN 978-986-5459-19-2. 
  11. 李志铭. 裝幀時代:台灣絕版書衣風景. 台北: 行人出版. : 104-105. ISBN 9789868658103. 
  12. 张世伦. 未完成.黃華成 初版. 台北市立美术馆. 2020: 75. ISBN 9789865459192. 
  13. 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 [2020-12-01]. 
  14. 杨佳璇. 檔案的演繹、二次創造或介入?蘇育賢「石膏鑼」. [2020-12-01]. 
  15. 林亚璇. 設計人必看!台灣前衛藝術先鋒「未完成,黃華成」北美館開展,6 大展出亮點整理. ShoppingDesign. 2020-05-09 [2021-02-28]. 
  16. 張世倫(編),《未完成・黃華成》(台北:台北市立美術館,2020). [2021-05-16]. 
  17. 第19屆台新藝術獎 --The 19th Taishin Arts Award:張世倫 / 「未完成,黃華成」. [2021-05-16]. 
  18. 年度十大展覽及新聞: 未完成,黃華成|台北市立美術館|藝術家雜誌社. [2021-05-27]. 
  19. 呈現展覽不易的2020年,台灣藝術界表現如何?來自40餘位意見領袖,年度十大展覽(下)Most difficult for art people to have exhibition: Top ten exhibition of Taiwan in 2020. (II)|The Art Press. [2021-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