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修科技大學藝術中心藝術科技保存修復組

来自删除百科
Deletionpediabot讨论 | 贡献2023年5月30日 (二) 06:59的版本 (添加{{deletionpedia}})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本条目“正修科技大學藝術中心藝術科技保存修復組”在中文维基百科已被删除其它版本),这是一个删除前的存档副本
乌拉跨氪删除了正修科技大學藝術中心藝術科技保存修復組,理由是:
[[WP:CSD#G11|G11]]: 广告或宣传 ([[WP:TW|TW]])
这个理由未必准确 (为什么?)

本条目共存留0天:

  • 创建于:2012-02-08
  • 删除于:2012-02-08
  • 贡献者:2
  • 编辑:2
  • 浏览:无数据
请阅读免责声明。删除百科只是中文维基百科被删除条目的存档。   Alert icon 建议删除本条目

本条目被标记为快速删除。理由是: 明顯的廣告宣傳頁面,或只有相关人物或團體的聯繫方法的页面。(CSD G11

正修科技大學藝術中心藝術科技保存修復組正式成立時間為2005年八月。設立地點在於正修科技大學綜合行政大樓七樓。

藝術科技保存修復組成立紀事

藝術科技保存修復組 (英語:Art - Technological Conservation and Restoration Section ,簡稱 ATCRS),命名方式是為結合科技的研究方法及技術為主的方向命名。目前在國內以及東南亞地帶國家對修復觀念的正確觀念並不足夠,在收藏的藝術品遇到狀況時,第一想法幾乎請藝術家、藝術家的學生、藝術家的家人自己處理理,如果負責動手修復的人無具備專業修復知識和經驗,可能容易帶給作品帶來更嚴重的損害。藝術品文物古蹟修復保存以往採用傳統方式,修復組則以科技研究方法、檢測方式及技術、高科技設備儀器進行修復,降低待修藝術品二次傷害的機會。

藝術修復保存科學研究室

藝術修復保存科學研究室,於2009年4月成為藝術修復保存領域中第一間TAF認證實驗室,確保本研究室管理系統及技術層面之品質良好。
本研究室目前通過TAF ISO/IEC (17025:2005)認證之服務項目如下:

  • 立體顯微鏡檢視法

  檢視觀察難度高的細微結構。

  以紫外光照射在藝術品上面,不同物質即則會發射出不同波長或強度的螢光,而在進行判斷藝術品受有機物質或者黴菌的侵入以及檢視修復或補筆的痕跡。

  提供表層塗層下的炭筆底稿。

  • 光學顯微鏡檢視

  提供塗層、纖維等細微結構之資訊。

研究室與正修科技大學之超微量中心工研科技中心和化材系合作。

藝術典藏管理銀行

藝術典藏管理銀行設置,提供收藏家儲放藝術品,亦提供服務讓收藏家在藝術文物保存具備便利性與具有RFID電子防竊保全系統增加藝術品之安全性,亦藉由藝術中心之藝術保存專業人員的妥善管理,全天候監控溫濕度及空氣品質,在定期檢視與展示流通的作業下,傳遞正確善待藝術品的觀念。


外部連結

藝術科技保存修復組
正修科技大學